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1的文章

轉載 "老來多健忘,唯不忘相思"

老來多健忘,唯不忘相思 分類:很棒的文章 2009/03/31 00:09 在他出世的時候,祖父當然已經老了, 他生命中的祖父, 不過是一個喜歡打麻將、 練太極、澆花釣魚、愛提當年勇的普通老人。> 而他也沒有想過,會在十八歲的一個夏夜, 與祖父的少年時光劈面相遇。 那晚,是一位親戚來通知,祖父的一位表妹去世了。 在所有人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之前, 祖父已經霍然站起: 「死了?怎麼會?怎麼會!」 驀然覺得自己的失態,旋身回房。 於是那夜他便知道了, 祖父與表妹青梅竹馬的童年, 情竇初開的年少,他倆私 奔六個月的石破天驚。 到最後,他們還是被找回了。 表妹遠嫁,祖父仍然不得不接受指腹的姻緣。 而這些,都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事了。 來人是請祖父參加葬禮的。 第二天早上,父親想和祖父商量的時候,祖父卻已經練太極去了 祖父的房門洞開,桌上薄薄一張紙, 上面墨色淡淡的五個字: 「老來多健忘」。 既然祖父已經健忘,那又何必幫他想起? 父親便回絕了來人, 從此家中不提此事。 祖父過世的時候他已上大學,主修中文, 大二時在圖書館裡看白居易全集正看得興味盎然, 突然, 彷彿驚雷般的一瞬, 他看到了祖父當年寫下的那句詩,而那句詩的全貌 竟是:「老來多健忘,唯不忘相思。」 他僵在當場,沒想到竟然會是如此。 原來祖父一直記得,六十歲的煙塵歲月抵不過初戀女子的一抹笑容, 讓他在餘生的每一寸光陰裡深深銘記。 而愛情究竟是什麼, 竟讓八十歲的老人仍然在剎那間動容, 忘了時光的遠走,只以為是紅顏彈指老! 應該是身為人父和家長的尊嚴,讓祖父不能明白表達自己的心意吧? 當祖父寫下那句詩的時候,他是多麼希望他的兒孫們能夠讀懂. 今日,他終於懂得,可是都已經過去了。 他只能在心內一遍遍唸著: 「老來多健忘,唯不忘相思。」 好像是唸給天上的祖父聽。

五十五的人生

是有緣才讀到這篇文章, 剛剛好, 好像是有一個人在提醒我. 嗨!才55而已, 前面的路還長呢, 來一個30年計畫吧, 正巧到時候是民國130年. 人到五十五 人生才開始 邱鴻安專欄 October 13, 2009 03:00 AM 前總統卡特這個月剛滿85歲,當筆者知道,他在卸任總統後,寫了20多本書,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,因此對他的人生大感興趣。本欄先前的兩篇文章「第三人生」和「最好的時光」,寫的就是他卸任總統後30年的人生。關於卡特的晚年人生,應該一提的至少還有一點:他要求自己,把所有時間都用來助人,那麼他的動力從何而來?卡特說過,他的母親是他的榜樣。 卡特的母親莉莉安,因為做過護士,所以被人稱為「Miss Lillian」。在1953年、55歲以前,她跟一般婦女沒有什麼不同,她是別人的妻子和四名子女的母親(卡特是長子),但是在1953這一年,卡特的父親去世(59歲),這時她剛好55歲,自此以後,她擺脫了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,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新的人生。 她先到南部著名的奧班大學(Auburn)當舍監,然後管理一家老人療養院,再成為一名人權活躍人士─在1960年代的民權時期,爭取廢除隔離非裔的政策。到了1966年,她已68歲,仍然申請加入和平團(Peace Corps),在接受了三個月的訓練後,被派到印度孟買30哩外一個小村落中做扶貧工作,其中還包括了護理麻瘋患者。 莉莉安在1983年去世,享年85,縱觀她55歲以後的人生,至少有兩大特色。 第一是她以助人為樂。跟後來的卡特如出一轍,她也認為,這個世上的能者富者(the haves)應幫助不能自立者和貧者(the have-nots);由於出發點是助人,所以她當舍監、在療養院照顧老人、以及在印度扶貧,都做得自發積極,而且還從中找到樂趣;她在1977年曾出版一本她的書信集,其中不少是她在印度時寫給子女的家書,信裏寫到,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,令她感到快樂。 第二是她對年老所持的態度。她在印度做滿兩年和平團的服務後,在70歲那年回到美國,隨之做了超過500場演講,演講的主題是:不要被年老限制你的人生。她說到她參加和平團的生活,又說到她悟出一種面對年老的心態:人必須意識到,年老是不可避免的,因此須誠實地去面對年老,在接受